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

如果有一天我老了
昨天老爸與幾十年的老友,4人一黨,搭了火車北上,說是想見識「世博台灣館」。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出遊。
義叔65歲退休那年,邀了這些年少闖江湖的伙伴,開車環島,四處征戰台灣高山,老爹喜愛爬山,總跟著隊伍上山下海。然這些年,身體與膝蓋不堪負荷,再也無法登峰挑戰極限。如今他們都已經七十好幾,壯年時代當家,曾有一起踏遍台灣角落的夢,如今,終於築夢踏實。
老爸對於社會優惠65歲老年的車資與活動門票特別滿意。一生節儉努力,也繳了一輩子的稅,當年老爸公司組織重整,退休年資未滿,加上奶奶生病,無法任職到外縣市,草率的遣散費當然早已成空,祖先留下的土地晾在加工區旁,市價比公告價還低,所以老爸連基本的「老年年金」都不能申請。本以為他會抱怨不公,沒想到他竟灑脫的說:「沒關係,我還有能賺錢養我的子女。」
這天,新竹風特別急,火車站上接他們時,見他們緩慢下火車,拎著簡單行囊,在擁擠月台天橋上跟著人群出站,一時半刻,老父沒認出女兒呢!原來年紀帶走的不僅僅是體力,還有已模糊的視力。
「義叔,我訂了飯店,先帶您們歇歇。」一語未罷,隨手想接他們的行李,沒料到他們竟不肯,說是還年輕,不需要幫忙哩!在寒暄談笑間,我領著他們橫過馬路,朝飯店行進,甫轉身發現:他們四人被紅燈攔在馬路的另一頭。
ㄚ!是我疏忽,一箭步過了馬路,竟忘了長者先行。
原來「長者先行」不只只是禮貌而已,還因為是「配合年長著走路的節奏」,避免掉我今天的魯莽,但向來不拘細節的老爹及叔叔們好似不以為意,只有我暗地自責大意。
若是我能多一點點體貼相隨,注意再放慢速度,老人家應該會有多一分被關注的感受。
為了竭誠歡迎他們到來,我點了新竹有名的牛肉麵和小菜,席坐間發現:這桌菜不斷動筷子狼吞虎嚥的人是我,4位長輩早已停箸休息。
原來,我的父親真的有年紀了。第一次注意到爸媽青絲染白髮是我碩士畢業那年。暑假從政大畢業返鄉,倚著暗巷昏黃路燈,看到母親佝僂曲膝的背影,我第一次感受到「高堂明鏡悲白髮」的恐懼驚訝!接著好多年,一直注意到周邊長輩的來來去去不勝欷噓。
為此,遠行遊子,急著返鄉省親。希望能多看看他們。
有一天,我老了。我想用什麼方式過人生的最後十年?二十年?爸爸與叔叔們繪著手邊的旅遊手冊,期待五年內環繞台灣的每一處鄉間小路;媽媽一路伴著姪兒成長茁壯,每一頓飯都是她的魔法世界,而我呢?你呢?

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

臺灣老茶味

臺灣老茶味

同事聚餐,選在竹北市一家懷舊風的客家美食餐廳,餐廳的空間佈置是採早期竹塹城的格局:分東西南北門,二樓陳列著一間間阿嬤時代的理髮店、柑仔店、冰果室、郵局、五金行、戲院票台、照相館、牙科、商行、百貨行、孩提時的獎狀等等,繞行一圈剛好是一座新竹舊城,讓客人的心口同時聚焦到更早的時空……。
入夜返家,強烈鄉愁挑起想品嚐老茶的心情,念故鄉一如喝老茶般,點化的是身體與茶湯的契合安頓,一種帶點昏黃陳舊記憶烙印的感覺,視線雖模糊,但那一低頭的溫柔卻甜蜜溫暖。眼下循著厚樸陶杯中老茶油亮剔透的紅色茶湯,想到第一次遇到老茶的光景…。
那一年冬天好冷。
「小顏妹,天這麼冷,我請你喝種不一樣的好茶葉……」桌旁茶壺冒著蒸汽,對照著外頭4度低溫又飄著雨絲,我縮頸僵直地坐在椅凳上,抖著腿搓著雙手哈氣取暖,茶農阿旺穿著十多年來已泛黃的灰藍舊大衣,一樣黑色圍巾綑繞在脖子上,褲管在寒冬裡仍捲到小腿肚上,瘦巴乾癟的身體爬上木架,粗糙的大手掌取下一大袋帶著陳年味的灰黃的紙袋,傍著門口懸浮的光線,我側眼瞄了袋內的狀況,只見他從一團黑色瑣碎裡,抓了一小搓約莫五公克,條狀像極老蘿蔔乾似的茶乾,丟入蓋碗中。心裡想著,莫不是傳聞的老茶?
「嘿!旺哥,我大老遠跑來找今年冬片勒!」認識阿旺十多年了,只要聽到冬片出,總會抽空來農舍坐坐,順道聽聽茶山的產銷狀況。
「這天凍死人,先喝這茶暖暖胃吧!」阿旺麻俐地用熱水澆灌著茶器,溫杯洗壺,不消一分鐘光景,玻璃茶海裡已盈滿一池栗紅明艷。阿旺左腳因五年前作茶太累中風,有點跛,右手也沒先前靈活,但泡起茶仍是迅速俐落。
我這還是初回嚐到老茶!細細就口吸入,舌面如喝牛奶般滿佈一層油脂的滑潤,起初的感覺,除了過氣的笨拙味道外,鼻尖上沉香來儀,茶一入肚,卻沈甸甸擲地有力,像是喝了碗人蔘粥般踏實飽足。我暗自驚訝!兩杯之後,這茶湯好似包裹著層層年輪,一圈圈逐步在嘴裡伸展開,陣陣沈著的老邁陳味轉趨意外的舒爽,口中帶股中藥味,無名淡蔘鬚味,一種彷若來自暗黑世界的審美,當我閉上雙眼,感覺到呼吸愉快地吸允著棗紅茶湯,一股滿足光芒在暗夜裡不斷擴張視野,豐富且多層次。
老茶雖已褪去所有的鮮甜,厚厚的仙草藥味中隱隱帶著薄荷的涼意,這歲月的洗練,並沒有磨去茶本身回韻的特性,驗明老茶的出身。親身親炙這老茶的經驗難得,一杯杯的細細品著甘苦交錯的湯。
「這應該是文山包種老茶勒,大概三十多年囉!是去年倉庫載回來的『老茶』,台北有茶商在收老茶,想湊足120斤,這是湊足後剩下的,平時我這也沒有。…」旺哥彷彿對這批貨的價錢相當滿意,笑起來嘴角上彎,鼻梁兩側法令紋畫出更深的鴻溝。
旺哥接著講起了他所知的老茶的歷史。
1979年中美斷交時,一大批運往國外的茶葉,全被退了貨,整船櫃的茶葉堆在港口沒人理採,後來部分領廠將茶葉取回,更多茶農因不符成本,乾脆放棄。工廠只好將一部份茶葉製作成茶包,那知經濟蕭條,立體包也賣不走,剩下的不捨得丟,就剩在倉庫裡,夠久大家也就忘了。」 阿旺輕輕抓了頭上已禿頭的髮際。才五十出頭,黝黑皮膚下襯著下垂的細長眼睛,清瞿瘦小,腳雖跛但仍能將一大袋五十多斤的茶葉輕易扛上佝僂駝背的肩上。
「當時茶山三年收不到訂單,茶菁收購價又差,大家意興闌珊,不作又可惜,索性地將製作好的茶葉攤放在倉庫擱著當古董。誰知近年來竟有人來收這些過時的茶乾,說是跟上普洱茶的流行,放越久的越值錢。」
乘著80年代懷舊風潮,老茶在台灣市場逐漸抬頭受到青睞。
「在那勤勞節約的時代,賣不走就放著自個兒慢慢喝吧!反正自家做的茶,越喝越有家裡味兒,丟掉多浪費!」
原來這純樸簡單的「丟掉浪費」的念頭,得來一種機緣,造就了美麗的錯誤。在幾十年前它正新鮮翠綠的世代,是個有遺憾的作品:也許政治因素不能順利輸出、也許經濟不景氣、也許發酵不足、也許茶菁太老、也許季節不對、也許當季天公不作美……,隨著光陰推移,茶葉本身內質做轉化,沈潛出了特殊的滋味,變得沈穩內斂味質穩淨,多了份忙碌世間人急著想填補的溫柔感。
「老趙(茶商)說:喜好老茶及普洱茶的,有半數是年輕人,沒想到少年郎竟喜歡這款老味道!」呵呵爽朗的笑聲,使周圍迴盪的冷空氣,嗅不到寒意。
也正因為這群具網路實力的「宅男」,讓「尚古感動」的滋味翻紅,網路資訊無遠弗屆,這份屬於長久年代的溫醇,茶葉單寧在時間轉變過程中,氧化消失,已無法刺激兩頰立即舌面生津,轉變了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滋味,在飲後半個小時仍能深深安撫了深夜食堂的人與孤獨的心。這正是消費市場的趣味,永遠沒有人能準確預知一輩子。
人若老到某一種程度,彼此差異就不大,茶若陳到某種歲月,表現就一個味兒,幾十年後的身價,兩種夠老的茶品老茶與普洱,在東方竟同時譜出金山銀山的調兒……。
「上回有個北部茶商,訂了三百斤十多年的年輕老茶,要我們透過輕焙火方式,加速陳化,催出火紅湯汁和辛薑味。」阿旺轉身到茶几底下,從甕裡翻開黑炭似的茶乾,像似已經很古老的半蝦球狀烏龍,這形狀顏色味道確實與前一泡夠陳的老茶不同。
「這雖僅十年,但焙火後可像足古董樣,近年訂這種茶的商行好幾位,聽說是市場喜歡這種緊縮球狀烏龍碳焙茶。其實真正傳統的台灣老茶,應該是條形的包種茶哩!而且會是碎茶為主。在早期台灣做茶都是外銷,茶葉都是切碎了的。」茶山上是一座小型商業競技場,消費市場的潮起潮落,都牽動著茶山上茶農的未來方針。
書房裡的音樂聲已停歇,記憶嚮往午夜的寧靜,手上「老茶」雖已四十載,曾經我訝異茶農口中「這茶太年輕」的形容,頓心計較,相較於人類的歷史時空,這茶確實年輕,一如七歲的小狗,對照人的壽命,已是垂垂老翁。
在台灣,市場上習慣飲用樹頭鮮綠,尤其春、冬茶上市,都是茶山盛事,過季茶算是「舊品」,還得降價求售,更甭說存放了幾十年。沒想到「古老」為自己找到營生氣息,大展「非人磨墨墨磨人」的滄桑調,讓身價完全暴露在時間的洗禮上。藉助光陰,老茶用歲月為自己攢下當代舞台。
林林總總的一切恰是巧合,如鄭愁予說「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,我不是歸人,是個過客!」
曾經帶著遺憾,停頓時空的過氣茶品,如今竟因現代人的療癒系心情而老來黃袍加身,如果茶靈有知,對自己曾經被打入冷宮,今卻飛上枝頭的存在,是否有南柯一夢的驚慌失措?!


   

dolly小叨絮:老茶與普洱市場價揚,誆騙事件層出不窮。其實,東西夠老,不僅僅是外表變化,還有掩藏不住的「老腔老調」。外觀上三十年以上的老茶不會有非常紮實的結球,切碎茶葉反而較可信;氣味帶有蔘味或是仙草味,不應有焦香味;湯色比紅茶更濃;口感通常會帶有酸味,幾分近似普洱熟茶的陳茶。
dolly小叨絮:選購老茶一定得把握試喝、聞味、觀葉,找尋信用店家,舉凡出現辛辣味、辛薑味、過濃火焙味的,都必須三思而後購買,一如品鑒普洱茶,有不順、湯濁、霉味等,最好先卻步。

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

泡好茶的絕招(下)

泡好茶的絕招(下)

中國唐代有位茶人陸羽(著有《茶經》一書,當時人視為茶聖茶神),有次當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臨准縣時,由於當代茶道很盛行,有人向李御史建議,請名茶師常伯熊來表演煮茶技術,季卿欣然同意。伯熊穿著正式衣衫,頭戴烏紗帽前來,盛裝表演,手裡拿著各式煮茶器具,口中述說著各地名茶,舉座佩服。煮好後,李季卿勉為其難喝了兩杯空有形式的茶湯。

又有一次到了江南,有人跟他推薦更知名的茶師陸羽。當時陸羽只穿著山居的便服,帶著慣用的普通茶器前來,坐下來又是常伯熊的那套「煮茶技術表演」。季卿心裡鄙視陸羽寒酸,加上煮茶形式了無新意,等茶一煮好,還來不及為所煮的茶作說明,御史大夫就命隨從拿200文錢給陸羽,打發他,為此,陸羽拂袖而去。陸羽此後深思,茶之道不當只是「煮茶技術」,應還有思想、文化、藝術等各層面的意義。

其實,整起事件最茫然的,不是茶技術或文化藝術的爭論,而是品茶者的「心情」還沒有準備好。

現今忙碌的網路世代,講究的不只是泡茶技術,還有閱讀自我的品茶空間。

備一只200cc的磁杯,跳開繁瑣的茶道器具,先以熱水燙杯,接著投入78顆揉捻紮實的茶乾,當茶葉開展如荷時,以鼻間嗅聞茶湯香氣,看著自己鼻息呼吐,回到呼吸,然後輕輕小啜茶汁,接著伸腰吐納後發現,喉已吻潤,胸破孤悶,氣息通暢,心中不平事盡向毛孔發散,渾身忘憂解煩,彷若上了機油的引擎,再度潤滑運轉,這一杯清香劈開社會雜沓,五臟六腑有著被一池青翠輕輕托住的安全安靜澄明的感覺。

如今人世難得,時間難得,惜一瞬間好茶因緣而改變生活態度的念頭更難得。給自己片刻光陰,手持一杯熱茶,「自己影兒月影」成三人,歌舞徘徊,享受著孤單的狂歡,驚豔茶所帶來的新生活觀。至於茶道中的繁文縟節已遠,如今,工作再忙,都要為自己沖一杯茶,覓一分忙裡偷閒,轉化心情。

但品茶另一重要元素仍是心情,如果忘了用心,千萬別泡好茶!